张家界国学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以文化人 > 文章集锦 >

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

时间:2011-01-22 09:38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碧君  点击:次
    例一
    模拟考试刚结束,我承诺招待考前几名的学生,到家中来做客。约定时间的前一个星期,我便和先生忙里忙外地打扫兼采买,而我那从不下厨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谱,费心准备当天的餐点和零食。 
    星期六早上,我开车去接学生,看见他们雀跃的模样,我忍不住泄露中午的菜单内容。没想到他们竟七嘴八舌的说:“为何不叫披萨或麦当劳呢?”“可是我比较想吃面耶!”“老师你煮的东西能吃吗?”一阵哄笑之后,我有点被泼冷水的感觉。才进家门,我正要开口介绍师丈时,听见有人窃窃的说:“他是谁啊?有点胖!”“一点也不帅…!”我抬头看见先生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我赶紧要学生向他问好。趁他们坐定,我赶紧走进厨房和先生一起准备饮料,谁知道这时竟有三个同学偷溜进我们的卧房,对着房里的照片及摆设品头论足起来。我强忍心中怒火,  提醒他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难道已经国三的学生,连这点基本礼貌都不懂吗?一阵说教之后,他们变安静了,气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饭之后,他们嚷着要离开,我也不想强留他们。只是一回头,面对满桌未收拾的杯盘,和一地的杂志、扑克牌、CD……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热,是我没把他们教好吗?这些孩子功课都很好,怎么那么不懂事呢?不会体贴别人,不懂得别人的用心,将一切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甚至连做人的基本礼貌都不懂。去人家家里,不知要帮忙,随意进入别人卧房,吃完饭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临离去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是因为升学考试不考这些,所以不会?还是家中父母没教,或是不懂得教呢?这些孩子生活在优越环境中,只学会了自以为是,学会了理所当然的接受,只学会了永不满足。或许我已是老古董,但是每天面对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面对这么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未来栋梁”,我竟心虚的想问:“他们会变成这样,这是谁的责任和损失呢?”
例二
    那一年,作为教练老师他带田径队去参加大专运动会。行前他为学生精心寻觅住宿地点,不要离比赛地点太远,住宿质量要好、价格又不要太贵,消防设施要安全。为了节省交通费用他还亲自开车,车上还多带了四位同学。为了鼓励他们为校争光;他自己的差旅费三千元,全部提供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多一些加菜金,至少比赛期间能补充营养。比赛完毕没有一个学生向他说声“谢谢”;所有他的帮助似乎都是应该的。都算是应该的,也应该有人礼貌地说声谢谢帮忙;但是没有一个人懂得声“谢谢”。 
    最令人讶异的还在后头,这些学生把所有的比赛结余款平均分配;每个人领取几千元,全部分光了,一毛钱也不剩。原本期待这个队能有多一些队费,用在日后密集的训练上;但他们全分完了。
    再一次的比赛学校只派一个女生;为了担心她的安危,不好让她一个人住在旅馆。他特别商请亲戚借住两晚。亲戚为了表达迎宾善意;特别空出自己的房间,自己睡在客厅。学生没有任何推辞离开时,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住宿期间,亲戚不好自己用膳,大方邀请学生一起外出用餐。学生大方受邀,用餐完毕后径由亲戚结帐,完全没有自己付帐的动作及表示。 回到学校后该位同学,仍然没有任何一句感谢的话。不但如此,她连对教练老师最起码的礼貌也没有。亲戚的数落,令他身为老师,甚感心寒与心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高材生,人情世故却是零分。到底是学校教育有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出了状况?令人难过的是,他们仍不知道哪里该改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心寒的老师,不再过问,也不再想教导,任由情况恶化下去。家长责怪学校教育不彰,学校责怪家庭教育不良。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仍是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满怀歉意对号入座的回应
    响应读者:林缘昭
    那天看到“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这篇文章,心里好有感触。隔天早餐时,念了这篇文章和三个孩子分享。他们各有不同的反应,但应该都有收获吧!我的老大,国中一年级,听完后一脸尴尬,没发表任何高见。她平时话不停口,也是像文章中所提,把“老师你煮的东西能吃吗?”这种损人的话常挂在嘴边的女生。而且她更常说的是文中也提到的“可是我比较想吃面耶!”每次大家一起外出用餐,若是去的地方没有面食,她一定很不高兴的说:“哦!我比较想吃面耶!”也许她有种被“点名”的感觉。老二,国小四年级,听完后她说:“老师那么不爽,干脆痛扁他们一顿!”我告诉她,我觉得老师不会痛扁他们,只是很痛心,为什么“好学生”能把学校功课学习得那么好,却在另一门“做人”的基本功课上得了零分?老师也检讨自己,是否少教导了这一个部分?只是老师很无辜,因为身为妈妈的我,也觉得做人很重要,所以该教的教,该讲的讲。每次要外出做客,一定要重复叮咛:“要有礼貌,鞋要摆好,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玩具玩完要收拾……”,可是我一开口,孩子嫌我烦,嫌我啰嗦。听完我的长篇大论,老二说:“我和姐姐常不懂你的用心。”听到她这句成熟懂事的话,让我先是一愣,不知该接什么话好;回神之后才回她:“学习当个好客人,也是重要的功课,希望你以后会是一个好客人。”老三,国小二年级,听完后他拿了报纸,仔细再看了一遍,然后说:“老师下次可能不会再请他们到家里来吃饭了。”我说:“小钧,你觉不觉得你很像说‘为何不叫披萨或麦当劳?’的那一位同学呢?”他反驳:“我哪有?”但说得很心虚。我就好像是看到自家的小孩出现在报纸上那位老师的家,心里满是歉疚,更觉得我必须再次和他们谈谈关于所谓人情世故的课题。 
    我也觉得现代的父母自身的身教言教都需加强,即便是高知识分子。对子女的教育,好像都是只要会念书就好了,其它的礼节跟应对进退几乎是不太在乎;看看在地铁上跑来跑去的小鬼,在餐厅或公共场合里玩耍、暴力破坏公物的讨厌鬼,就知道家庭及学校教育有多失败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是高材生,审察自己一下,你的人情世故拿几分?
 
    回音壁:
    作为国之栋梁的高材生,人情世故却拿零分;作为民族之希望的“好学生”能把学校功课门门学得优秀,在“做人”的基本功课上却不及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今年5月27日,MSN中文网“国内十大缺德行业排名”出炉,教育行业“荣登榜首”。在文章中,作者不无愤激地说到,中学教育一门心思追求升学率,结果培养出一个个“豆芽菜”和“考试机器”;大学教育为了增收疯狂扩招,培养出无数个找不到工作还要“被就业”的“半成品”。“教育行业的道德缺失,毁灭家庭未来希望,动摇国家未来根基,是最缺德的行为!”
    联系本文来看,上面的话并非耸人听闻。曾几何时,去参加全国奥数竞赛的高中生上车就抢座而无视带队的老师,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聚餐时因不懂就餐的礼节致使领导生气而被开除,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在面试时因面诽考官致使被淘汰出局……一桩桩,一件件,这样的事,我们在报纸上看得还少吗?
    在种种不满、困惑与无奈当中,有人说,现代教育什么都教,唯独不教“德”,现代教育是缺“德”的教育。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道出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症结。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先不妨看看传统的教育,以作比较。
    传统教育的根本是要教人化性、立命、明道、行道,也就是教人怎样做人。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就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当中,以孝敬、友爱、忠义、诚信为基的德行的培养占据了首位;其次是说话艺术和处事能力的培养,最后才是文学才艺。显然,孔子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的根基,能成人才能成事成文,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所谓君子必才德兼全,有德无才,不能为君子。”在这样教育下,孩子们从小就要学洒扫应对进退。可见,传统教育始终是把德行的培养、人格的提高摆在第一位的。而实际上教育出来的人,也多有成就,二十几岁便能作父母官治理一方的比比皆是,很多人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文学家,医学家等等,同时兼在琴棋书画方面皆有造诣。
    而现代的教育则相反。不知从何时起,舍弃了德行的培养而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放在了第一位,结果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有才缺德”的现象。与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教育的“弟子”相比,现代教育制度下的学生不仅不能“为政”,有的竟连自己日常的饮食起居也不能料理,甚至读了大学、研究生还需要家长陪读。更让人忧心的是,他们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行为处事也不会,以至于动辄被人讥讽“高材生人情世故得零分。”不亦悲乎?
    直面这种悲惨的教育状况,我们不得不重拾传统教育的经验,开始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培养。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还会问:我们知道要教授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一直在这么做,可为何不见效果呢?
站在教师和家长的立场上看,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学生都会背“见到老师要行礼,见到老弱妇孺要让座”的条文,可我们却看到学生们路遇尊长,视而不见;一上车就装睡,两眼一闭,不知今夕何夕,更有甚者,大谈特笑,如入无人之境;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大学生们对国家政策稍不如意就口诛笔伐,痛加呵斥;身处团体之中,却不懂和敬,我行我素,妄自尊大……如斯种种,难道老师课堂没教吗?他们会背了,道理也明白,怎不会做呢?
教的方法错了。《说文解字》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一句道破了“教育”的本质——以身作则,教子以善。上行下效要先从家长、老师做起,教儿教女先教己,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跟着学。过去老一辈的家长,有很多大字不识几个,却能教出来很优秀的孩子;道理就在这里。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我们家长、老师什么时候明白了培养孩子的德行胜于一切并躬身作师作范时,做到了“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善”时,我想这些被誉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的高材生们,他们在人情世故上也就收获了基本的尊严。
    当然作为年龄稍长的学生,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补做人规矩的课,补德行的课,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推荐:中央电视台教育十频道钱文忠先生讲解的《弟子规》,这是自古以来做人基本规矩的集大成。
                                    (本文摘自《江南时报》,蒋碧君/文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